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三)坚守教育服务初心
保障教材及时供应
各地新华全力以赴完成负责地区“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中小学课前到书任务,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各地新华优化工作机制,开展全链条动员工作,实现教材教辅销售稳中有进。积极开发相关教辅,开展教师培训,研发教育服务平台,稳步推进业务向纵深发展,彰显新华书店服务教育工作的坚定使命。
总店在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中教材品种数已达38万余种,“国家级重点教材”发布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共计2万余种。2024年春秋两季《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教材发布数量达16.7万余种。继续推进教材云巡展专题活动,联合全国百余家出版社通过宣传和展示各社新版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优质教材及教辅用书近10万种;成功举办“全国大中专教材金牌编辑”推优活动;开展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专业大类分析系列项目、高校受欢迎教材TOP巡展系列项目,形成行业调研报告,推出《新华书店总店大中专教材服务发展史连载》新媒体宣传专题,在行业内取得积极反响。
北京新华2024年完成全市七个区县、1200余所学校教材征订和发行任务,完成近2000个校址的送书到校。春秋两季共发行教材教辅2548.6万册,同比增长10%。
河北新华强化教材发行全链条协调联动,优化完善工作机制和应急措施,全力克服2024年特别是秋季教材发行周期极短等困难,不断完善教材售后服务机制,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在全省中小学满意度调查中,中小学教材发行工作满意率100%。
内蒙古新华2024年面向全区2892所学校、382万学生,发行中小学统编教材、教辅等92万余件。积极投入新教材报订系统与“新华阅购”教辅征订程序,成功举办大型精品教材巡展7次,举办教师培训81场,参训人数近8000人,网格化管理初见成效。业务整合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吉林新华着力克服循环教材供应比例下降、中小学生人数持续减少等不利因素,教材教辅销售达到8.63亿码洋,保质保量圆满完成“课前到书”政治任务。
黑龙江新华2024年全省教材、教辅发行码洋11.74亿元,同比下降2.48亿元。其中教材发行码洋4.64亿元,同比下降3288万元;平台教辅发行码洋5.28亿元,同比增长3664万元;市场教辅发行码洋1.82亿元,同比下降2.52亿元。集团加大力度开发大中专教材市场,全年大中专教材销售码洋927万元,同比增加467万元。
上海新华2024年教材发行册数6402.98万册,各类中小学教科书品种1098种,同比基本持平。新华连锁“新华悦读·知新书院”于“4·23世界读书日”开业,建立多元藏书体系,为全市中小学图书馆提供优质图书采购、配送服务。同时,利用场地和作者资源,为学校相关人员开展超30场活动,接待近800人次。
浙江新华不断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配送效率,确保教材按时、准确、安全送达各级学校。2024年度教材教辅发行码洋约47亿元,为全省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福建新华积极拓展“新华名师荟”项目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福建新华阅读大会”系列阅读交流活动,与福建省语文学会合作,全年举办47场次阅读讲座。联合福建省教育学会开展“暖心惠师,新华同行”系列活动,合作举办2024年新华·福建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
山东新华2024年为省教育厅搭建了“山东评议教辅管理服务平台”,解决了评议教辅一直以来的收费难题,高效服务了全省教育教学和广大师生家长。书店集团配合省教育厅搭建了山东评议教辅管理系统,即评议教辅审查平台,并于2025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在1个月内完成了全部教辅品种的评议审查工作,较往年多轮次、持续性的反复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
湖北新华笃定围绕“稳规模、提质量、防风险、优服务”的总体方针夯实教辅业务基层基础;精准聚焦“教育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两个专项行动持续发力,力求实现双效提升,2024年全省教辅销售码洋实现同比增长14%。
湖南新华2024年着力搭建“智趣”系列平台体系,持续打造课后服务、体育教育等整体解决方案。“智趣新体育”项目作为创新工程,打开了发展新局面。湖南新华还举行了湖南省中小学校“智慧操场”试点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广东新华严格把控各个关键环节,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建立出版、印刷、运输、发行实时信息共享交流机制。全年共发行中小学教材3.97亿册,总码洋30.95亿元。广东新华紧抓目录教辅维稳工作,严格规范市场化产品发行流程,探索构建能应对未来市场化的C端业务模式,实现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同时积极推广中小学劳动课程整体解决方案、英语听说教程等新兴项目,稳步推进业务向纵深发展。
广西新华2024年中小学教辅发行册数同比增长8.86%,码洋同比增长12.20%。大中专教材发行册数同比增长3.14%,码洋同比增长6.12%。
重庆新华2024年印发《中小学教学用书的征订指导意见》《教辅推荐品种目录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规范征订行为。全年教材发行9277万册、码洋6.98亿元,教辅发行5716万册,码洋8.84亿元。积极宣传推广中职三科教材,实现统编三科中职教材高一年级全覆盖。
四川新华2024年全省教材、教辅发行服务1000万名学生,覆盖21市(州)183县(市、区),连续46年圆满完成“课前到书”政治任务。2024年教材教辅销售量超3.7亿册,销售收入43.85亿元。
贵州新华2024年全省教材发行超1.5亿册,发行码洋11.23亿元,教辅发行5965万册、发行码洋13.16亿元。重要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国家统编“三科教材”按时足量发放到位。
云南新华2024年按时将1.42亿册中小学教科书送到学校,实现了对云南省679万中小学生的服务承诺,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完善教材教辅发行相关管理办法,规范高中教科书报订检查机制,健全完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体系,对收货人员开展培训,制订收货质量检验台账,加强教科书品控管理和质量检查验收工作。研发中小学教科书编印发全流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整体发行效率。
陕西新华2024年共征订发行中小学教材教辅和读本1.7万余册、码洋16.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614万册、8162万元,创历史新高。教材发货及时率、准确率均达到99%以上,以高效精准的服务保障了教学需求。
甘肃新华2024年秋季学期成功新增起始年级《音乐·五线谱》(人教版/人音版)、《体育与健康》教材,满足“体艺融合”教育市场多层次需求。率先发行全国首套义教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构建“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立体化产品体系;借高中扩招东风之势,带动高中教材征订量激增。持续开展陇原新华助学服务平台的推广运营、运维保障、专业培训工作提升等工作,2024年交易订单113万笔,较上年增长36.5%,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
新疆新华2024年紧密围绕“文化润疆”使命,通过构建高效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全面提升发行质量,较好地完成全区2900余所中小学、475.69万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全年发行教材教辅1.86亿册,实现销售码洋18.4亿元,其中教材1.52亿册,教辅3341万册。
大连新华2024年面对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带来的20个学科改版、到货延迟等挑战,启动“战时机制”,抽调部门骨干组建“新课标应急小组”,精准施策,创新机制,坚决打赢新课标教材“攻坚战”;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及学校需求,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全年累计发行中小学教材1801万册,总码洋超1.3亿元,其中三科教材册数281万册,三科教材码洋2170万元,覆盖11个区(市)县、713所中小学。
广州新华2024年成立大宗团购事业部,发挥图书主业优势与文化增值服务供给实力,形成“文化活动+工会福利+电子阅读”一站式配套服务,打造全时段、全业态、全覆盖的大宗客户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等重点出版物发行项目,业务覆盖范围由5个区拓展至全市10个区,成功中标南方电网900万码洋采购项目、广州艺术中学200万码洋采购项目等大宗团购项目。大中专教材业务收入7500万元,同比上升21%。
银川新华全力完成190所中小学校、2487个品种,622.54万册教材教辅发行工作,实现中小学课本销售码洋6000(含免教)余万元。抢抓寒暑假机遇,六家门店联动开展近五个月的“八五折”教辅优惠活动,实现教辅销售12.56万册,让利77.82万元,码洋525.64万元。
乌鲁木齐新华2024年加强目录内教辅推广力度,教辅订数增加20万册。2024年参与20所大中专院校招投标,目前已与178家出版单位签订图书销售合同。2024年直发到校教材码洋3853.5万元,配合各出版社开展“2024年新疆地区教材进校园联展”活动,向学校宣传和展示新版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优质教材。
(四)推广优质图书发行
满足群众阅读期待
各地新华自觉担当高质量图书发行的排头兵,一是抓好重点出版社、重点图书的征订工作,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全力打造全民阅读的示范点和宣传主阵地。二是多措并举、守正创新,振兴实体书店和发展线上销售两手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阅读活动,满足人民高质量阅读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天津新华积极承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天津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天津市2024年暑期展销活动,依托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核心门店,展销人教版主题出版、语文阅读、科普读物等优质图书,进一步推动了优秀大众出版物的传播与发行。2024年此类图书销售增长53%。
河北新华坚持月度数据通报和季度分析会制度,制定并实施“一店一策”帮扶政策,加强征订发行数据分析和业务指导,强化图书选品和库存优化,积极开展图书定制、书单定制等业务,依托丰富的文化活动拉动店内店外图书销售。
山西新华切实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满足三晋大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POS机一般图书实现销售码洋2.78亿元,同比增长5%。
浙江新华以讲好浙江故事、传播浙江声音为切入点,策划“宋韵文化”“共同富裕”等专题图书推介活动,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融合发展体系,以数字化赋能传统图书零售业态,实现全渠道销售效能显著提升。2024年一般图书销售码洋突破33.5亿元,彰显出文化消费新生态下国有发行企业的创新活力。
河南新华精准把握市场动态,高效捕捉营销先机,紧抓全年节日、纪念日、节气等营销关键节点,精选高影响力并持续上行的市场热点,以“聚划算”“畅书汇”“消夏总动员”“新春双节”等主题活动为主线,联动全省书店开展惠民阅读活动,提升图书销售;严格选品标准,着力打造重点产品,如定制版《四大名著》《快乐读书吧》《红星照耀中国》《青铜葵花》等,全省通过活动大力宣推,线上线下聚力拉动图书销售。
湖南新华2024年实现一般图书销售码洋9.28亿元。贯彻落实湖南省委主要领导“好书大卖”批示精神,《郭嵩焘全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湖湘文化通史》等销量攀升。
重庆新华2024年建立“需求导向型”选品机制,满足不同群体阅读需求,重点布局社科、文学、少儿等六大品类,全年POS机一般图书实现销售码洋1.72亿元。创新“主题展销+场景营销”模式,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亲子阅读空间”等特色专区5个,同步开展“你选书·我买单”、发放惠民优惠券等惠民活动,有效提升了图书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业绩。
云南新华2024年按照振兴实体书店三年行动方案既定目标,持续推动实体书店从经营“书”向服务“人”的文化需求转变,由“卖场”空间向以“阅读”为主题的新型文化空间转型。
青海新华2024年抓好重点出版社、重点图书的征订工作,确保每一本潜力图书都能得到充分关注与推广。精心策划并开展122场促销活动,如图书买赠、折扣优惠、“你选书我买单”、发放电子优惠券718.86万元等,有效提升了图书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业绩。
深圳新华2024年始深化“以专业选书为主,名家推荐为辅”选书机制,强化金牌店长、金牌导购员作用,优化日常选品,提升开书单水平。充分发挥名家优势,外聘各领域名家学者选书荐书,提供特色书单,突显权威性、引领性。优化商品品类结构,根据类别特性,加强品类筛选,持续性的优选好书,图书品种总量达20万种。2024年全年集团共计销售一般图书326万册,累计销售码洋超1.3亿元。
(五)筑牢内容质量防线
弘扬主流价值导向
各地新华书店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把关图书进货渠道和内容质量,扎实做好图书内容抽查工作,杜绝不良出版物流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新媒体审核机制,防止有害信息传播,为培育健康文化市场、弘扬主流价值观筑牢防线。
吉林新华严把进货渠道、图书内容质量关,制定《图书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制度》,实施精品战略、双效统一,保护读者利益不受侵害,全年未发生销售有错、导向或质量低俗图书的情况。
江西新华严把内容质量关。设立了严格的筛选标准,自觉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坚决抵制低俗、不良的图书,坚决摒弃以发行量、排行榜为唯一标准的短视做法,不以发行量来衡量图书的价值和经营成果,以图书的内容质量为核心标准,发好书、卖好书。
湖北新华2024年集团党委5次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强化风险防控。全面排查意识形态及政治导向安全。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督导,对子(分)公司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排查各类门店出版物内容质量。
湖南新华以为青少年创造良好阅读环境为职责与使命,积极面向全省开展“护苗·绿书签”活动,着力净化未成年人阅读环境。全年共计开展督查工作4次以上,进一步拓宽了了解全省文化出版市场情况的渠道,促进了全省文化出版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贵州新华对供应商和出版社的资质、信誉、过往出版成果进行全面考察,要求供应商、出版社提交书面承诺书,郑重承诺所出版的图书内容、开展的经营活动,严格遵循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从源头筑牢图书内容安全防线。
西藏新华严格遵守出版物发行纪律,自觉传播优秀文化,坚持以图书质量为标准,抵制低俗不良产品。同时坚持诚信经营,发扬“爱党爱国爱店敬业”新华精神。2024年在经营导向和诚信经营方面未出现任何违纪违规问题。
青海新华高度重视涉及宗教、民族、民俗及藏文图书的内容质量,坚决杜绝非法、错误导向、内容低俗及质量低劣等图书(期刊)通过卖场进入市场。卖场宣传不设排行榜,积极引导读者选购以弘扬新时代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积极、健康的出版物。
乌鲁木齐新华加强对涉及新疆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图书进行全品种重点审核,做到主动防范、积极应对,确保图书发行内容安全、导向正确。紧盯图书供应商甄选、报订审查、审核把关、研判分析、样品抽查5个环节,落实凡进必审制度要求,严格执行新建供应商、图书审核、图书分析研判3项制度,规范3项工作流程。全年审核图书5.9万余种,月均5375种,确保发行阵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