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新华书店:血与火铸就的文化战斗堡垒!
最新动态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新华书店:血与火铸就的文化战斗堡垒!
2025-09-03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正式宣告胜利结束



穿越历史烟云

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

依然震撼人心——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视与关怀下

成立的新华书店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成型并发展起来

以书刊为“利刃”插入敌人的心脏

化书刊作“春风”播撒革命的种子

成为坚持抗战、传播真理、唤醒民众的坚强文化堡垒


- 1937年 -


1月13日

党中央由陕北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

进驻延安

为了加强抗日救国和马列主义宣传工作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党报委员会

主要负责编辑、出版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周刊《解放》

管理新华通讯社、《新中华报》、中央印刷厂和出版、发行工作


4月24日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创刊

发行科在《解放》创刊号上署名

“陕西延安新华书局”

同年10月初,改称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发祥地延安清凉山旧址。


1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理论刊物《解放》周刊问世。


中央党报委员会一开始设在延安北门外

为防备日机轰炸

于7月迁到了清凉山万佛洞

发行科在万佛洞底层的一个小石窟

开设了门市部




新华书店在万佛洞底层的小石窟设门市部。白天,门口放一张桌子,既办公又卖书;晚上,则是发行科首任领导人涂国林、黄植的卧室。


新华书店北门外门市部(插画)。


那时,新华书店(即党报委员会发行科)

的工作人员只有七个人

同志们经常忙到深夜

涂国林科长几乎每天晚上都带头干

在一盏青油灯下

配书,捆包,写贴头······

第二天将邮件一担一担

挑过尽是鹅卵石的延水河

送到城里邮政局寄出去


朱德总司令对发行工作很关心

曾几次利用晚上休息时间

走进发行科的宿舍

和同志们拉家常,了解书刊发行情况

使大家很受鼓舞


随着《解放》周刊和《马列丛书》《抗日战争丛书》发行数量的增多和发行范围的扩大

不到半年时间

延安新华书店的影响已扩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甘肃、四川、湖北、江苏、上海等十几个省、市


直至当年年底

随着延安解放社编辑出版的书籍、报纸和刊物

迅速发行到全国各地

“新华书店”这个光辉的名字

也伴随着传遍了边区内外各个角落

它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产生的影响很大

许多人都知道延安有个新华书店


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


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侵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了顶点,中国人民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并迅速壮大起来。


- 1938年 -


5月1日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指示

中共绥德特委筹建的西北抗敌书店

(1949年并入新华书店)

在当时环境比较特殊的陕西绥德县城开业

西北抗敌书店的书刊货源

一方面从延安新华书店购进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党中央机关报刊等

一方面从西安生活书店购进《全民抗战》《大众哲学》《老百姓报》等进步书刊和抗日救亡读物

西北抗敌书店开业后

天天读者盈门,震动了全城


延安出版的大量马列著作、革命书籍报刊和各种出版物迅速发行到全国各地。


新华书店发行《论持久战》,有关“中国不会亡,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的著名论断,随着新华书店的发行传遍中国与世界。


11月20日

日军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城

据当年延安市市长高朗亭回忆:

“凤凰山新华书店门前,遇难和受伤的机关人员和学生最多”。

因为那天是星期日,机关人员和学生去新华书店买书的人多

延安城被炸后,门市部又搬回清凉山


毫无防备的新华书店成为伤亡最多的地方。


年底

毛主席在延安会见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人之一李公朴先生时说:

“将来我们的后方更要缩小,可以利用的地方更小。因此,书业界的工作便不得不向游击区去谋发展,同时,也适应那里的需要。”


是年

解放社把出版《列宁选集》和《抗日战争丛书》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两大重点工程

新华书店也将其作为发行工作的重点

全年共出版发行

《列宁选集》8卷(全书20卷)

《抗日战争丛书》5种


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如何把我们的声音传递出去,如何让外界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


- 1939年 -


4月

任弼时、李富春同志向有关干部传达了

中央关于组建中央发行部的决定

强调建立发行部的任务就是把党的方针、政策、指示和马列主义理论

通过书籍、报刊发行到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大后方去

以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的队伍


是年

全国抗日救亡的知识青年

源源汇集延安

抗大、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

院校日益扩大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

新华书店

在1939年8月18日的《新中华报》上

刊登了《扩大营业搬迁新址启事》

启事说:

“因旧址不敷应用,拟于最近迁移至北门外(鲁艺旧址)照常营业,各界读者移玉光顾,无任欢迎”。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


9月1日

北门外新门市部正式开业

毛泽东同志题写了“新华书店”四个大字

派他的秘书柴沫送到书店

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

亲临门市视察并表示祝贺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为新华书店题写店名。


新华书店迁到延安北门外新址后

增加了书报刊销售品种

充实了人员和机构

还设立了发行、进货、栈务、邮购、

门市、会计等科室

发行业务有了很大发展

并逐步与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

等根据地发行网点建立了联系


10月13日

延安新华书店在《新中华报》刊登启事:

“为远地读者便利购买书报起见,特设有邮购部,手续简易,妥捷便利,邮票十足通用,无异向门市现购。”

这是新华书店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和直接为外地读者服务

而增加的邮购发行业务


10月22日

《新华日报》发表

《什么是发行工作》的署名文章,指出:

“在今天,广泛动员全中国的人民,是保证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最基本条件,不但要动员大后方的人民,更要动员被敌寇占领的沦陷区的人民。公开发行与秘密发行这两种方式,现在都能大大发挥其革命作用。”


运送书报

向敌后根据地进发

运送书籍和盐

1939年以来,全国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为了把延安的出版物发送到各个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带领延安新华书店发行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冲破敌人重重防线,采取多种方式,把延安出版物发送到各地。


- 1940年 -


年初

延安新华书店改名为新华书店总店

3月

晋西北新华书店在山西兴县成立

这是延安新华书店总店1940年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分店

建店初期因缺乏印刷设备

书店同志便自己动手

手工刻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中央文件




新华书店兴县分店(晋西北新华书店)在中央出版发行部协作下于山西省兴县成立。


9月10日

党中央发出《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

要求各地党委

“要注意组织报纸、刊物、书籍的发行工作,要有专门的运输机关与运输掩护部队,要把运输文化食粮看得比运输被服弹药还重要。”


1940年11月14日,《新中华报》登载了署名叶林的文章《三年来的新华书店》,文章表达了要把发行工作扩大到全国去的决心和信心。


12月25日

毛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

党内指示《论政策》再次强调

“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组织发行和运输的机关”。

敌后各根据地党委按照这两个文件的指示精神

陆续建立了新华书店


毛泽东同志强调:“每个根据地都要建立印刷厂,出版书报,组织发行和运输的机关”。


年内

为了加强延安出版的书报杂志的发运工作

新华书店总店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帮助下

在西安设立了转运点

当时在延安

只要一有八路军军用汽车去西安

新华书店总店就将打好包的书刊报纸

装上车运往西安

由西安转运到设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的

新四军后方留守处

再由留守处分转到新四军的各个支队去


敌后人民抗日战争

最困难的时期


1941~1942年,是敌后人民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集中日伪军反复“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抗日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政策。


- 1941年 -


3月

八路军一二九师邓小平政委

和刘伯承司令员到

《新华日报》华北版在

辽县(今山西左权县)麻田镇开设的新华书店

看望发行人员,指示书店同志:

努力做好革命书刊的发行工作,要和部队密切联系,同老百姓打成一片。


4月

中共晋西区党委宣传部建立交通局

为促进发行工作,交通局与晋西区部分新华书店合并

门市部仍称新华书店


7月1日

新华书店冀中支店成立

(冀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区)

并在7月3日和11日出版的《晋察冀日报》上

刊登成立启事:

“本店为开展冀中新民主主义文化事业,供应冀中广大军民抗战精神食粮,几经筹备,今定于7月1日正式成立。所有新华书店华北总店及晋察冀分店发行之一切书报杂志,本店均有出售。本店发行冀中之一切出版物,亦委托新华书店总店、晋察冀分店出售”。


7月

新华书店华北总店晋察冀分店及

灵寿县陈庄镇门市部

遭到日本侵略军9架飞机的狂轰滥炸

分店第一任经理罗军和发行员王吉贵光荣牺牲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旧址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第一任经理罗军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第一任经理罗军和发行员王吉贵光荣牺牲。



11月4日

为了适应战争环境

新华书店华北总店晋察冀分店

不再办理零售和直接订购书报

改由读者向专区或县书报销售处订购


12月

新华书店总店成为出版局的一个组成部分

易吉光任经理

对外联系发行业务仍用总店名义

为防日军飞机空袭

总店随出版局又从延安北门外迁回清凉山


是年

党的地下组织在江西吉安市文山路创办文山书店,后搬到清江县

1945年书店又迁到南昌百花洲

成为党的地下联络站

和宣传发行革命书刊的据点

南昌解放后,文山书店并入新华书店


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

(一一五师当时驻在山东抗日根据地)

在山东莒南县十字路镇成立滨海书局

1944年7月滨海书局并入山东新华书店总店


- 1942年 -


年初

为进一步扩大书源

晋绥新华书店以信箱代号和个人名义

从国民党统治区进步书店

购进鲁迅、郭沫若以及国外进步作家著作

同时又将根据地出版的革命书刊

伪装成其他书籍

运用地下交通网发送到敌伪据点或敌占区


晋绥新华书店。


5月1日

毛泽东到中央印刷厂和新华书店视察

他在宣讲抗战形势时强调了出版发行工作

对宣传马列主义、指导抗日战争的重要作用

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比喻出版发行书报刊的作用

他说:

“一份报纸比几十发,甚至几百发炮弹的作用还要大”。

还说:

“发行工作很重要,你们向边区军民输送精神食粮,向全国、向全世界传播党的声音,是很了不起的”。


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在

延安南门外新市场成立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总店遂把陕甘宁边区的

书报刊发行任务交给了边区书店

此后

新华书店总店集中主要力量

向各个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

敌占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各兵站

发行和运送延安出版的书刊、报纸


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在延安南关新市场开业,延安军民踊跃购书。


1943年,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送书下乡。


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发行的部分图书。


5月

日本侵略军对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根据地的出版发行人员

工作和战斗在枪林弹雨之中

既是战斗员,又是发行员

“平时搞发行,战时打敌人”

不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5月反扫荡战斗中

华北新华书店和《新华日报》华北版

就有27位同志英勇牺牲

其中有华北新华书店审计室主任黄君钰、

肖炳晁、李汉辉、徐晨钟等同志

晋绥新华书店巡视员韩孝礼等

也在反扫荡斗争中光荣牺牲


1942年,晋察冀新华书店和晋察冀日报社同志共同参加军事训练。


冬季

党组织交给苏北根据地大众书店负责人诸克和王兰芬一项重要任务

要他们秘密将被国民党反动派及日寇汪伪日夜搜捕和重金悬赏缉拿的邹韬奋先生安全护送到新四军根据地

在精心准备之后,3人成行

韬奋先生化装成患病的商人,诸克化装成同行商人,王兰芬则打扮成苏北姑娘,以韬奋之女的身份侍候病人

一路上他们同舟共济,巧妙周旋

逃避了日伪军的严密搜查,平安抵达根据地

就在完成护送任务不久,王兰芬因积劳成疾患了胸膜炎,第二年初便不幸病逝,年仅24岁

邹韬奋先生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

不顾旅途的艰险劳顿

看望了大众书店工作人员

他语重心长地对书店同志说:

不管游击区出现怎样的艰难险恶,书店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党需要我们,敌后的军民需要我们。



敌后抗战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在欧洲战场,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在太洋战场,美军转入反攻。夏季,全党整风取得了胜利。敌后抗战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恢复和再发展的阶段。


- 1943年 -


7月7日

延安军民在青年文化沟举行

抗战六周年纪念大会

新华书店总店赶到会场

配合供应新出版的整套《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受到与会军民的热烈欢迎


秋季

在残酷的反扫荡战斗中

新华书店华北总店晋察冀分店

模范交通员李智光荣牺牲

发行员张春芳为联系发行站工作

夜间被敌人包围后中弹牺牲

交通员安治学在队伍转移行军途中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报社和新华书店共牺牲55人

其中有晋察冀分店发行员霍进礼

和交通员张吉堂等12人


年内

新华书店总店开始向兴县、黎城

(今山西兴县、黎城县)两分店

和陕甘宁边区书店、

绥德(今陕西绥德县)西北书店批发书刊

并逐步建立了与晋绥、晋察冀、

晋冀鲁豫、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发行网点的

批发业务联系


抗战期间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出版发行的刊物还有

《抗敌周报》《晋察冀日报增刊》《海燕》《边区文化》《新长城》《学习》《五十年代》《文艺通讯》《群众》《晋察冀画报》等

其中以照片为主的彩色画报《晋察冀画报》

发行范围最广

深得边区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


创刊于1942年7月7日的《晋察冀画报》,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以摄影为主体的综合性刊物。(图:石家庄党史公众号)


开始对日本侵略军

发起局部反攻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敌后战场也开始对日本侵略军发起局部反攻。


- 1944年 -


山东新华书店已在全省根据地

建立5个分店、9个支店、20多个分销处

并代印刊物18种,编印书籍318种

抗战期间

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和新解放区的开辟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领导的晋绥新华书店

书刊发行工作日益兴旺

在经营管理上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制度

如薪金制度、会议制度、交款制度、学习制度等


1944年,山西阳城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冒着枪林弹雨把书刊运送到各分支店去。


据不完全统计

从1940年到1944年

华北总店出版发行各类书刊160多万册


我们,胜利了!


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中国抗日战争也到了胜利的前夜。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945年 -


6月

新华书店华北总店在山西黎城成立发行职业学校,培训专业发行人员

教学内容主要是

太行山区抗战八年的书报发行工作经验


抗战胜利后

新华书店华北总店先后在长治、邯郸、邢台、

焦作、安阳、阳泉、榆次等地建立了分、支店

据现存资料统计

华北总店(包括以韬奋书店、华北书店名义)

共出版图书406种


1949年6月,华北新华书店绘制的发行基点分布图。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军开辟了大片新解放区

晋绥新华书店先后派人随军建立

晋中新华书店、晋南新华书店和绥蒙(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丰镇、集宁新华书店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抗战硝烟中,新华书店为避敌机轰炸、守护精神火种,几度迁址、重建,开拓新店,服务不辍。新华前辈前赴后继,肩挑背扛着“革命的种子”淌过延水河,走进根据地,让书刊走到敌人跟前,瓦解顽敌势力;把思想送到读者心里,点燃希望火种。今天,我们向倒在战火中的新华先烈深鞠躬,向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与牺牲的新华书店致敬。初心不改,使命在肩,让我们持续擦亮“新华书店”这块金字招牌,让新华精神薪火相传,永世长存!



参考资料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庆祝新华书店成立八十周年暨延安市新华书店“中国红色书店”开业纪念》

《1937-1987:新华书店五十春秋》

《1937~1997:新华书店六十年纪事》

《新华书店》纪录片

新华书店总店公众号

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公众号

新华社公众号

人民日报公众号

共青团中央公众号

央视新闻公众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公众号

炎黄春秋杂志社公众号

东部战区公众号

石家庄党史公众号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编辑:池   瑶

初审:沈世婧 相   盼

复审:袁   虎

终审:何光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