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xNTAyNA==&mid=2650719873&idx=1&sn=ce35e202adf8835b4b82a1d429789484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75年来,作为党创办并领导的重要文化企业,新华书店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门店是新华书店宣传党的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新华书店从清凉山出发,伴随着党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走向全国,上万家门店、超10万名从业人员,从城市到乡村,从商圈到社区,都活跃着新华人的身影。一本本优秀书籍被送往全国,成为人们的重要精神食粮广泛地传播至祖国大地的每一根毛细血管。
在做好主题出版物发行,服务好学生群体需求方面,近年来,一方面,新华书店创新发展,在主题出版物发行中,不仅成立了以一把手为核心的工作小组,在门店重要位置设立专区展陈,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走出去、走下去,开展图书销售,通过建立红色文化空间、推出红色文化项目等方式,不断助力主题出版物发行,取得了双效统一。另一方面,连续多年、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保证了各地学校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在开展校园服务中,新华书店主动出击,以校园书店为平台,持续满足学校文化需求,并通过发力教育装备、切入课后服务等,不断服务教育事业发展。
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场所,新华书店还致力于开展更多文化活动,以文润人,以文化人。从阅读分享会到体验活动,从名人名家到百姓舞台,新华书店开展的文化活动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类型,全力满足不同阶段读者的文化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全民阅读为引领,新华书店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夜宿书店、研学旅行等新形式的文化活动,成为书店满足人们多种文化需求的新形式,书展书市蓬勃发展,名人大咖轮番上阵,打造了区域重要文化平台,成为新华书店践行文化惠民,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也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购物、阅读习惯,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新华书店不断触网,一方面,拓展线上渠道,通过打造线上平台,发力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新渠道,不断与更多消费者产生链接,推广更多精品好书和产品。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武装自身,不断提升数字化水平。实体书店把互联网思维贯穿到实体书店经营的全流程中,围绕“文化+科技”,充分挖掘知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潜能,以数据洞察利用为着眼点,健全数据治理机制,提升用户需求实时感知、分析和预测能力,构建会员全生命周期价值挖掘机制,增强数据对经营决策和效率提升的赋能作用,实现以数字化驱动的价值增长。
新时代,新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谋划了新方向,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之路上,文化必不可少,新华书店也不可缺位。正如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宝贤所言,未来,实体书店不仅要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市民的文化会客厅,更要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提供者;要注重环境颜值,更要注重文化内涵;要做好阵地服务,更要积极向“上”而兴,使书店融入城市的发展、融入读者的需要,承担起文化担当。
无论未来如何变革,书店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本质不会改变,全国各地新华书店人以自己的担当与责任坚守文化阵地,持续擦亮“新华书店”金字招牌,为读者服务,为人民服务。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商报特推出“礼赞新中国 书写新华章”特刊,本报记者采访部分省级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畅谈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
优化升级产业链 加快构建专业化发展新格局
唐汉隆
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5华诞。75年来,新华书店坚守文化阵地,传播知识与思想,适应时代变革,积极转型升级,推动全民阅读,助力文化繁荣。深圳出版集团立足“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知识服务提供者和现代文化空间运营商”的总体定位,实施以内容出版、文化零售、文化空间运营、教育综合服务为四大核心业务,以数字化转型、资本运营为两大抓手的“4+2”发展战略,聚力推进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转型变革,通过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内容出版品牌、推动文化零售业务融合创新、打造文化空间运营专业化主体、整合新型教育综合服务业务等举措,加快构建专业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数字化赋能,把改造传统业态和发展新兴业态结合起来,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推动品牌建设提档、营销服务提能、产业布局提质、资产管理提效。坚持市场化方向,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分类制定政策性、公益性、市场性业务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坚持融合化发展,探索“文化+科技”融合,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二是坚持打造精品,不断丰富高质量出版供给。持续布局“赓续深港文脉读物、科创科普科幻读物、青春少儿读物、法语文学读物”四大产品线,策划出版一批展现深圳特色和深圳气派的主题出版物,重点推介《奔腾的深圳河》等图书,讲好深圳故事。谋划建设鹏城文学院,深度挖掘并培育作者资源,尤其是深圳本土资源,探索文艺精品创作新机制。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策划举办中法讲书团等活动,出版一批法语文学读物,深化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优质版权储备与对外合作,推动《为什么是深圳》等图书在国外出版发行,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推动渠道融合,全面发力线上文化零售业务。打造更为紧密的供应链产业链,推进发行渠道传播内容、服务体系、运营方式再造。依托“全国新书首发中心”,加强新媒体运营策划,搭建自媒体营销矩阵,联动名家资源与新书资源,策划短视频栏目,增进来深名家与深圳城市的人文互动,持续扩大栏目影响力。建立统一直播平台,组建直播运营团队,稳定输出优质内容,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延伸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社群营销,优化深圳书城小程序,与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展开深度合作,推出闪送到家业务,提高用户黏性,推动线上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四是把握特色优势,创新打造科创教育服务品牌。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发行业务与研学旅行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深挖深圳科创文化资源,加强与教育、科创等部门机构合作,以“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工作为契机,以中心书城、白鹭坡书吧等优质阅读阵地为平台,策划推出深圳科创教育研学路线,精心设计全领域学科阅读课程和书单,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研学品牌。大力推进全民阅读“五进”活动,通过书香共建,加强与各行各业合作,将文化产品和服务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是强化运营管理,焕发知识服务新活力。持续实施“三品书店”工程,围绕“品质、品位、品格”,积极打造特色场景空间,优化产品陈列布局,提升文化空间品质感和专业性。提升书城选品水平,完善供应商准入审批机制,优化采购服务体系,大力引进符合市场潮流的新图书新文创,提高产品适销性,进一步满足读者需求。持续扩大“深圳晚8点”等品牌的影响力,为广大市民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菜单”。
六是深化内外联动,塑造教育综合服务市场引领力。把握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契机,做细做实做深目录内业务,积极开拓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目录外市场,实现品牌、品类、品质的全方位提升。以“教材发行主导者、校园阅读推广者、智慧校园建设者”为定位,做大教育装备等新兴业务,打造资源涵盖全面、业务架构专业、服务质量一流的现代教育综合服务商。协同政策性业务与市场性业务,联通校内与校外,在校园智慧图书馆建设、校园延伸教学服务等领域发力,全面提振新华书店品牌影响力、产品服务力和阅读推广力。
七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以打造开放互动的数字化集团为目标,把互联网思维贯穿到改革发展、企业经营工作中,充分挖掘知识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潜能,利用新科技赋能多元复合文化空间体验,打造数字化体验新场景,通过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阅读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未来,深圳出版集团将把全民阅读实践创新视为关键路径,通过创新打造阅读空间、深耕阅读品牌活动、构筑全民阅读文化新高地、以企助力乡村振兴等举措,助力深圳特区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及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激发社会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新集团化”战略开启浙江新华新征程
蒋传洋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委员,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1949年5月16日,浙江新华书店第一个门市部在杭州西子湖畔开业,在75年的发展历程中,浙江新华扎根浙江大地,与时代同频共振。坚定思想宣传与文化传播责任,重点完善党政读物发行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重要部署,积极应对行业转型,实施“新集团化”战略,构建双循环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以阅读为核心的新型文化服务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浙江新华实现线上零售9.5亿元实洋,一般图书线上零售业务占比从2020年的9.35%上升至2023年的近50%,线上零售交易规模首次超过实体门店传统时代零售业务的峰值,实现了从传统渠道向立体渠道转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跃迁。
实施线上补链工程,构建线上线下双循环产业体系。浙江新华改革的主攻方向主要在两个领域,一是以发掘新华书店文化价值为主线,深入推进实体书店转型,进一步发挥实体门店的新场域价值、新产品价值和新服务价值。二是强化立体渠道构建,以线上为引领,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双循环、双推进,构建立体、高效的图书发行渠道。
推进实体书店转型,线下主阵地进一步巩固,开展门店分类管理。在推进实体书店物理空间转型的基础上,成立阅读服务事业部,组建门店建设专家委员会,出台《浙江新华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和等级评定工作导引》,按照旗舰店、标杆店、标准店、特色店四大类对全省门店进行分类指导,试点运营“文字里”“非读BOOK”等品牌形象店。实施门店“上云工程”。布局线上阅读体系,开发线上标准门店系统“钱塘鸿书”平台,参与“农家书屋数字化平台”项目,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延伸“书店+”服务场景。“新华书店+农家书屋”模式探索扩点覆面,联合浙江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打造书香政企,有效融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线上连锁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双循环体系正式成型。浙江新华2020年7月开始自上而下全体系进军线上板块。在机构设置上,总部设立电商事业部,实行全新的管理体制;业务结构采用“1+10+N” 的顶层设计,即以总部线上旗舰店为龙头,代运营10家地市公司线上店铺为主力,孵化全省县市公司特色店铺群为纵队,形成浙江新华线上连锁经营矩阵。截至2023年,浙江新华形成公域电商矩阵百家店铺群,线上销售收入实现3年增长4倍,线上业务的迅速崛起被业界形容为“浙江新华的线上突围”。
强化数字融合,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提质增效。浙江新华明确“强化用户思维,做再造线上发行集团的奋进者”的发展目标,以用户和网点建设为基础,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以智慧书城建设为抓手,致力于业务中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连锁门店体系、教育服务、行业大数据平台深度整合融合,充分提升业务能力,推动公司实现体系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实施以“智慧书城”为统领的数智化体系改革整体方案:以ERP系统和书目信息平台为根基,辐射专业ToB云馆配、行业ToB云中盘、公域ToC线上连锁、私域ToC钱塘鸿书、ToG新华政采云,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征订平台和新华阿里线上资产交易平台,形成产业交易闭环体系。目前,云馆配、线上连锁、钱塘鸿书、新华政采云、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征订平台和线上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云馆配平台累计订货码洋达14亿,省外多家发行单位推广应用。
致力“五纵三横一主线”新产业体系建设。面对新的产业形势,浙江新华以内容专业化、队伍专业化和渠道专业化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横向渠道和纵向渠道建设的合力,搭建纵横交错的专业化网格体系。“五纵”是浙江新华成立的五个事业部及其对应的垂直渠道,五个事业部包括阅读服务事业部、教育服务事业部、馆藏事业部、创新业务事业部和电商事业部。“一主线”是以内容运营为主线,“三横”指的是线上连锁经营体系、线下连锁经营体系和总部业务中台。通过“五纵”“一主线”建设将“三横”贯穿起来,努力形成阵地牢固、渠道融合、空间共享、产业聚合的融合发展产业体系。
深化“浙江新华共同体”认知,弘扬浙江新华铁军精神。“浙江新华共同体”凝聚力建设成为浙江新华全员共识、持续赋能基层的集团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铁军建设卓有成效。认同感、战斗力和荣誉感明显提升,有效支撑了企业的新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新华持续以“浙江新华共同体”凝聚力建设为主线,开展浙江新华铁军建设,稳步推进持续赋能基层的新集团化体系,探索推进以“市县业务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地区产业协同管理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新出台投资管理、工程建设、“三公”经费等30余项制度。推行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为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实现相融互促。浙江新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厚植“忠诚、担当、奋斗、创新、清正”国资国企新风尚,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有力、担当履职有为、服务保障有效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与党内组织考察选拔程序有效结合,持续推进“业绩鼎定”的绩效文化,更深层次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破冰破局,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堪当出版发行业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浙江新华策划举办“浙江省新华书店成立75周年文化影像展”,重温几代新华人不忘初心、胸怀大局、赓续使命、砥砺奋进,铸就新华书店事业的奋斗历程,在全集团营造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浓厚氛围,坚定转型进程自信,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更多新华力量。
多维发力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梁 葆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新华书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间,各行各业飞速发展,新华书店历经多次变革与升级,实现了从单一的图书销售向文化综合服务商的转型。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顺应时代发展,多维度拓展,不断巩固文化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作用。
全面深化全民阅读,持续创新拓宽服务路径。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各级书店均成立流动展销服务小分队,每年举办展示展销、新书发布、签名售书、专家讲座、阅读分享、经典推介、主题诵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800余场,使全民阅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向公共图书馆、农村党支部、农家书屋、中小学校捐赠图书,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提供阅读服务保障,全力参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绿书签行动”等活动,更好满足各层次、各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坚持用体验留住读者,不断推进实体书店升级改造,打造一批复合型文化综合体以及小而美的特色书店、校园书店,持续提升服务阅读的能力。近年来,我们推进汉中书城、安康书城、蒲城新华和光购书中心、丹凤书城等26家实体书店升级改造,新增延安中国红色书店、吴堡柳青新华书店等9家实体书店,先后荣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全国最美新华书店”“年度主题书店”等荣誉。
稳固主业,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面对新一轮的零售变革、行业转型升级以及教辅变局,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一是持续稳固主业。全力做好政治理论读物发行工作,构建从线下到线上、店内到店外的服务体系,努力使党的创新理论普及到党的各级组织中,飞入寻常百姓家。始终把中小学教材发行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连续多年实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庄严承诺。夯实一般图书发行基础,建设业务、平台、仓储、资金、物流、技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新型中盘。二是实施项目带动。以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的全面投入使用为新起点,加快安康市创新文化发展产业园、商洛新华传媒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形成西安—关中—陕南—陕北立体化的出版发行物流体系。三是发力多元经营。聚焦陕西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和渠道资源优势,深耕防近视作业本、酒类产品、土特产品、电子产品、农副产品等多元业务。开发文创品牌,积极与当地文旅部门、景区、博物馆等联名推出特色文创产品,实现在规模和数量上达到新高度。四是延展教育服务。坚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围绕课后服务、研学旅行、数字教育等方面延展教育服务,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拓展业务上出实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市场拓展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着力由教育产品提供商向教育综合服务商转型。五是深化渠道建设。探索优化渠道效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文化、文教、文创为渠道赋能,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未来,实体书店应多维发力,持续创新。一是提升经营质效。面对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图书零售下降等因素影响,必须把提升经营质效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行、智慧化运营,推进风险、内控、合规一体化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充分利用新技术,聚焦教材配套、教辅增值、学校应用、课后服务等方面,搭建线上教育服务平台,以数字化开辟教育服务新赛道。加快智慧物流建设步伐,不断提升仓储自动化水平和物流运行效率,推动物流业务由单一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
三是优化服务供给。聚焦广大读者品质化、个性化、差异化、数字化的文化消费趋势,升级消费内容、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层次、构建智慧服务,进一步解决重数量轻质量、重品种轻内容等问题,持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
四是促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品牌信誉优势,积极介入城市更新、文旅融合、文化民生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高质量推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的跨界融合。树立“门店+”意识,不断创新实体书店融合思路、发展模式,打造拥有新型业态的融合文化空间,持续擦亮数字时代的新华书店品牌。
五是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参与城市书房、党建书屋、校园书店、职工书屋等各类书店的建设,做强做精做专主题内容,打好“特色牌”。持续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教育部门、文旅部门、公共图书馆等的联系,积极承办各类文化活动,构建阅读服务新生态,从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向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深化服务改革 持续探索实体书店发展新路径
谭 敏
海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24年,新中国迎来了75华诞。在这波澜壮阔的75年间,作为国家文化地标的新华书店,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升级,实现从单一的图书销售向文化综合服务阵地的华丽转身。
海南新华书店自1950年4月创店以来,74年始终站在服务大众教育、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第一线。近年来,海南新华书店紧抓时代脉搏,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以创新的服务模式与前瞻性的思维引领变革,收获了显著的经营业绩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是实现了体制变革与制度创新的突破。紧随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在企业转型、改制及资产优化重组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系改革,特别是在人事、薪酬及用工机制上的精细化调整与重构,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响应速度与运营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革新与全面升级。
二是创新了图书主营业务及服务的模式。紧密围绕教育教学服务、机关团体支持及群众阅读学习需求,深化教材租型出版、印制发行流程改革实践,强化党政理论读物的宣传推广与门店精准营销策略。转变角色定位,从单一的出版征订业务商转变为综合发行服务,从传统发行员转型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和党建工作的得力助手。通过强化宣传攻势、创新营销手段、拓宽发行网络并实行精细化网格服务,有效确保了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及各类精品图书精准触达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及广大读者。
三是拓展了多元文化服务与销售的空间。着重“书店+”文化创新战略,双管齐下,合理优化布局网点。深化市县中心门店的现代化改造,“十三五”以来,13个市县的15家中心门店相继增设阅读休闲区并融合图书相关新业态,激发门店活力与多样性;通过灵活多变的合作模式,创新性地打造出“书店+社区”“书店+景区”等一系列跨界融合模式,并与出版单位合作布局特色“店中店”,成功落地多家新型书店,现有遍布海南全岛的80余家发行网点,为公众提供了丰富多元、沉浸式的“书店+”“文化+”阅读体验空间。
四是变革了书店经营业态新发展的路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不仅在天猫平台成功运营三家线上书店,还借助海南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的电商资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教育机构等量身打造办公与教学用品的一站式采购解决方案。聚焦海南省民生工程与教育薄弱环节改善项目,大力推进校园阅读环境优化、智慧图书馆构建、教学设施智能化改造等关键项目。同时,创新推出“新华小店长”职业体验活动及假期托管服务,增强读者互动。融合文具、文创产品、手办礼品及轻食饮品等多元化业态,打造“一站式”文化消费体验中心。
五是优化了全民阅读服务新品牌的质量。深耕“海南人读海南书”文化品牌,16年铸就“海南书香节”,围绕近40个主题,年策划文化活动2000余场,触达百万民众,成为海南文化新地标及全民阅读与文化惠民的强劲动力。同时,携手海南省关工委启动“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海南行”,与媒体合作,连续10年打造“儿童朗读大会暨读绘本讲故事比赛”活动品牌,惠及逾6万青少年。此外,累计邀请超130位文化名家参与“名家海南行”系列活动,激活文化生态。全省门店每周定期举办“凤凰周末阅读分享会”沙龙活动,月均累计逾百场;店外拓展流动售书服务,年均累计500余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出版发行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实体书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数字化、融合化。海南新华书店将紧跟步伐,持续探索实体书店改革发展新动能。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探索实体书店文化服务新路径。持续创新“书店+”模式,缩短文化服务半径,推进旗舰店、标杆店、标准店、特色店等类型实体书店的建设,创新经营发展,形成“一店一特色”的差异化优势。以日月广场海岛书香书店为基础,逐步探索场地租赁、艺术展览、海南潮品销售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布局和拓展家庭阅读、党群阅读、社团阅读等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新型“文化超市”。
二是深化政企合作,赋能实体书店持续发展新活力。积极探索阅读服务的“常态化”模式,加大力度拓展业内外合作领域,引领承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或“购买服务”。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职工书屋等引入连锁书店运营及服务的新模式,主动策划并承办基层文化阅读活动。
三是优化多元经营,创新实体书店营利服务新模式。进一步丰富多元产品经营业态,研发自有IP文创产品,扩大连锁店多元经营范围,增加托管、研学、轻食、饮品等多元服务项目。深度挖掘连锁店的场地、产品与服务价值,利用现有门店优势资源,提供特色文化内容,延展服务范围与形式。
四是细化数字经营,实现实体书店线上线下新融合。融合科技力量,如3D体验、AI场景体验等,丰富实体书店的数字阅读体验与场景化阅读享受。借助视频平台(如抖音、B站)、社交分享平台(小红书)及直播平台(如快手)等新媒体矩阵,强化品牌宣传,无缝对接线上线下的营销与运营。实施包括新书预热、活动预告等多元化策略,促进顾客流量的有效转化,驱动销售业绩的稳健增长。
五是深化社店合作,共建社店精准服务双赢新局面。持续邀请重点供应商联合举办“社店营销交流培训会”,在图书精选、个性化推荐及阅读活动组织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国内最新资源、趋势信息及专业化的精准服务。依托出版社强大的作者资源、编辑团队、深厚文化底蕴及资金优势,紧密对接市场动态、门店个性化定位、卖场特色营造及读者多样化需求,实施精准营销战略,共创出版发行服务全作业链、产业链“双赢”新局面。
固本兴新 培育凤凰新华发展新势能
秦俊俊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从延安的清凉山到遍布全国的门店,“新华书店”如同一面精神旗帜,树立在思想阵地建设的最前沿,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向往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凤凰新华扎根江苏,始终坚持为党的文化事业服务,把传播先进理论、传承优秀文化、服务江苏教育事业、彰显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根本企业。从被列为全国首批发行体制改革试点,到率先实现“事转企”、股份制改革,江苏凤凰新华始终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2023年,江苏凤凰新华实现营收106.21亿元,利润13.82亿元,发展质量稳步向好。
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向综合文化服务商发展跃升。“十三五”以来,江苏凤凰新华聚焦主责主业,以一系列破立并重的积极举措,推动企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不断巩固充实。
立足于综合文化服务商的发展方向,凤凰新华文化服务基础建设不断夯实稳固。落实实体书店宣传阵地和文化服务的核心功能,全省布局1405个发行网点、超1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保障图书发行、助力全民阅读等做实基础工作,重装升级的无锡图书中心、苏州观前书城成为重构实体门店文化空间的发展新样板,并成功打造了南京凤凰国际书城、海门书城和无锡图书中心3家全国最美书店。持续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建设,逐步建设形成凤凰新华电商平台综合覆盖,阳光采购平台、云馆配系统、理论读物发行征订平台、助学读物征订平台、研学线上招募平台等全业务链条,三方平台、自有平台、专业平台协同发展,立体化、数字化业务能力建设逐步完备。
近年来,凤凰新华以打造“综合文化服务商”理念为纲,以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为要,持续做优文化服务,综合文化服务能力在公共文化服务、全民阅读、知识服务等方面持续体现和深化。以实体门店为阵地,紧扣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科学普及3条主线,打造“中小学生诵读大赛”“校园人文行”“凤凰文学少年”“教师节服务”“百场阅读推广活动”五大子品牌活动,今年组织开展以“凤凰读书会”为主品牌的各类营销活动超6000场,丰富“阅读+”的体验触点。江苏书展向“新”向“质”,在创下销售新高的同时,更以图书展销、非遗体验、文创潮玩、文化展演、数智互动打造沉浸式书展体验氛围,将书展升级成为一场好玩好逛“文化嘉年华”。南京文学书集为爱文学、爱时尚的文艺青年提供了一场限定版文化集市。“新华优选”和“凤凰启阅”阅读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精品化、定制化的文化服务解决方案,将好的内容产品与个性化阅读需求适配。
瞄准需求导向,紧扣新质生产力掌握发展主动权。当前,实体书店担负着新的文化使命,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以“文化+科技”带动实现新一轮的发展提质、服务升级。
加大技术赋能,向“全面互联网化”发展转型。统筹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全面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用信息化抓管理提效率,用数字化技术促运营、扩市场,用网络化体系推营销、抢用户,逐步实现江苏凤凰新华的“全面互联网化”转型。
经营上,进一步深化布局已有的在线业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与效率,延展服务的时间、空间,形成更加完整的服务链。搭建覆盖全业务链的新媒体融合营销矩阵,拓展抖音直播和本地生活业务,实现线上引流线下、线下支撑线上的双循环发展。管理上,持续推进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工具应用,为精准决策、管理提效提供强有力支撑。
重构实体书店价值,构建立体化服务生态。对新华书店来说,如何盘活庞大的门店网络,实现价值的重新挖掘,是当前发展的一大课题。实体书店作为面向市场、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渠道和空间,核心价值在于产品和服务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凤凰新华贯彻落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关于打造集精品图书展陈空间、数字化阅读服务空间和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空间迈进的要求,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等发展调整,实现线上和线下、店内和店外、图书和多元产品、数字和纸质书、知识服务和产品销售的多维结合。
作为市场主体,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先是实体书店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产品、服务、业态、营销上要更加精准把握和顺应市场需求,以更加精准的客群画像,组配不同的业务单元开展差异化业态经营,推进实体书店运营模式的灵活转变,打造标准化和差异化并存的综合书城、校园书店、廉政书屋、社区书店等书店业态。
面向未来,江苏凤凰新华的使命职责不变,发展信心不变,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高质量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新华力量。
创新服务路径 构建山东新华品牌体系
安蓬生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新华书店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是党创建和领导的出版发行机构。75年来,新华书店作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宣传文化阵地,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群众,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成立80周年来,山东新华书店集团从单一售书模式到集图书发行、文化服务、文旅研学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商,积极发挥着新华书店在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新华书店将继续坚守文化阵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十三五”以来,山东新华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线,采取诸多创新举措,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创新赋能党建工作,实现党政读物发行的有效跃升。以打造“新华聚力”党建品牌为抓手,始终把党政读物发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发挥了党的思想宣传阵地的优势和作用。二是创新赋能门店升级改造,实现门店自主营收能力的有效跃升。鼓励基层发挥首创精神,培育一批以分公司命名的新商业盈利模式。山东各地新华书店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中心、时尚体验中心、社会交往中心”。三是创新赋能业务多元发展,实现经营业绩的有效跃升。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拓展文旅研学、多元产品业务板块,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企业经营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
面对零售变革,山东新华书店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新型营销矩阵。
一是深度挖掘流量资产,精细化运营社群。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及新媒体传播平台,提升数据流量分析和应用能力,围绕不同用户群体和圈层建立专属社群,推出多种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和文化服务,实现精准触达、精准营销、精准服务。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应对行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精心打造的“新华书店老年大学”“新华青年夜校”“新华自习室”“新华书香实践营”等新服务场景,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同时,加强组织管理的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三是前瞻性思考,优化协作机制,深化社店融合应对教辅变局。充分发挥社店双方资源优势,优化教辅产品结构,拓展教辅线上发行渠道,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沟通,并在研学、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文创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全方位服务教育事业。
山东新华聚焦自身定位,力求创新,积极转换员工新角色,搭建营销新场景,拓展全民阅读新路径,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
一是实施“新华领阅计划”,打造全民阅读品牌。全力打造“新华领阅计划”全民阅读品牌,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打造丰富的子活动品牌。二是加快布局线上渠道,创新阅读服务模式。加快员工角色转变,聚集优秀青年员工开拓直播及电商运营的新领域,逐步拓宽线上渠道服务领域。三是深化大客户战略合作,探索实施文化共建。以文化阅读为链接,创新阅读服务模式和载体,延伸服务链条,为大客户提供专业化、多样化文化服务,吸引更多单位参与到文化共建中。四是拓展“阅读+研学”,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借助出版资源、图书资源优势,将文旅研学和图书定制出版、门店活动有机融合,打造精品化、体系化课程,组织开展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店内研学活动,实现全民阅读和文旅研学的相互赋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为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山东新华一直致力于改革与创新,未来重点在四方面发力。
一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通过举办读书节、图书展览、文化讲座等,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二是加强模式创新,构建多元运营新格局。通过数字阅读平台和智能化服务体系,打造展示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构建全方位的阅读生态体系。三是优化服务机制,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打破传统文化服务边界,探索更加多元的内容形态,丰富读者的文化体验。四是助力品牌升级,提升市场影响力。通过构建山东新华品牌体系,激发品牌活力,提升品牌在消费者中的认同感和美誉度。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经营新增长点
邱从军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新华书店于1937年在延安创立,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一路成长壮大,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党的革命事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宣传与文化传播作用。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新华书店始终秉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把教材送到亿万学生手中、把文化知识提供给广大读者,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服务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持续创新经营,迎来了全面发展,历经转企改制、连锁经营、转型升级等一系列变革,品牌化经营和规模化效应逐渐凸显。目前,已发展成为年营收1400多亿元、资产总额2500多亿元,拥有网点1.1万余家、员工近11万人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实体书店品牌。
进入新时代,面对数字阅读、线上电商等冲击,新华书店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和创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方式的新变化,在持续稳固传统发行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和非书业务,通过开设网上书店、推行会员服务、探索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推动店内店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引入文创、咖啡茶饮、教育培训、文化活动等多元业态,将书店打造成集阅读、休闲、文化交流和体验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有效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十三五”以来是湖北新华开启二次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湖北新华聚焦做强做优做大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主业崛起、多元发展、业态融合、改革创新、团队建设等“五大工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增长点。
一是大力拓展“文化+”“图书+”“书店+”等文化教育周边产业,推动产业拓链、破圈,教育装备及信息化、多元文创等新兴业务较“十三五”初翻了两番。
二是大力推进传统业务数字化转型,以平台化运营、网格化服务、数字化管控“三化”战略加速服务、渠道、运营、组织“四大变革”,积极拓展电商业务、打造新时代网络发行主渠道,加速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构建“实体书店+云店”的店内店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服务体系。
三是以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薪酬考核为重点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公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质量行稳向好,主要经营指标增幅领跑全国发行集团、成功进军全国发行集团第一方阵,实现了“两个效益”协调统一发展。
围绕阅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新华积极构建全民阅读生态圈,努力成为助推全民阅读的积极领航者和深度实践者,推动全社会想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进湖北全民阅读局面蔚然成风。
一方面,大力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开展了一场由内到外、自上而下的“场景革命”,不断提升高质量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实施《文化中心(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持续推动门店形象、业态、营销、服务“四个升级”,打造“新华书店”“倍阅”“书邻小境”品牌矩阵,构建了覆盖全省、贯通城乡的实体书店网络新体系,全省实体书店增至440余家、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实体书店+微店(云店),店内店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新格局。旗下湖北省外文书店、黄冈遗爱湖书城、宜昌屈原书城先后获评“全民阅读大会·年度最美书店”。
另一方面,高举全民阅读大旗,持续创新全民阅读服务方式,打造富有影响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阅读品牌,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以大型活动为切入点打造阅读品牌,策划实施一体化服务方案,深化政企、社企、校企合作,探索构建区域性、系统性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精心打造“倍阅”大学生红色共读活动品牌、“倍阅”高校校园书店品牌、“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华中图书交易会展会品牌、“荆楚阅读季”大众阅读品牌等知名文化服务品牌。“倍阅”大学生红色共读活动入选中宣部“2023~2024年度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荆楚阅读季”入选湖北省2023年全民阅读十大重点活动,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被列入全省宣传战线“十大文化品牌”。
展望未来,湖北新华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深化数字转型 推进融合发展 创新强企新路径
刘金凤
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黑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华书店同祖国共成长,始终站在服务大众教育、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第一线。75年来,黑龙江新华书店集团作为龙江教育服务和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不断进取创新、服务社会,按照“形象升级、业态升级、营销升级、服务升级”理念以及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新格局”总体目标,线上、线下发行业务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35家实体书店完成升级改造,形成“多样化主题、差异化服务”特色文化矩阵。目前已升级改造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累计举办系列活动上万场,受众达百万人次,11家书店荣获“全国最美书店”称号。二是打造自建线上平台。顺应数字经济新趋势,持续深化“百店互联”线上连锁体系,自主研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商平台,为读者提供120万种教材教辅、一般图书及文教、文创产品,着力为读者提供良好的线下体验和线上服务。目前平台粉丝数量突破135万,门店运营能力显著提升。三是持续探索多元经营。着力在文创产品、文化服务、店外营销方面开拓市场,注重文化空间建设,从以图书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致力于构建“图书经营、文创文具、咖啡简餐、文化沙龙”融合一体的复合型书店业态。四是提升教育服务和文化服务能力。深化“服务进校园”工作举措,坚决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不断提振经营水平,打造“书香龙江读书节”“朗读者计划”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黑龙江新华积极探索企业创新发展的多元尝试,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稳步推动传统发行业务优化转型和新兴业务蓬勃发展。
锚定目标深耕奋进,扎实稳住两教发行基本盘。一是持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紧跟教育政策变化,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引进更多市场类教辅产品,拓展业务增量,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服务潜能,提高教材人员市场开拓能力,不断完善教辅营销推广和考核激励机制,做好重点品种推介,确保教材教辅征订码洋稳中有升。二是重点加强大中专教材市场开拓。制定专项考核机制,组建专业团队,深入省内大中专院校沟通对接建立合作,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三是持续深化服务进校园工作。落实中小学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科学布局校园阅读空间建设,做优教育装备市场延伸。围绕“五育并举”统筹推进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加强重点品种推介,建立中小学校园阅读整体服务方案,拓展课后服务市场。
提升文化服务价值,深化新华阅读品牌影响力。一是创新阅读文化活动。积极融通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组织全省各级书店举办荐书分享、阅读推广、文化沙龙、艺术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精准对接地方文化特色和群众精神需求,围绕冰雪旅游、“亚冬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开展阅读体验、非遗特色等文化活动,做优店内店外文化服务产品。二是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以阅读“八进”为导向,广泛深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落实农家书屋、图书三下乡等帮扶支持工作。聚焦“书店+图书馆”合作模式,将图书销售与图书馆借阅有机结合,探索馆店共建的共享模式。加大力度拓展党建学习书屋、职工书屋等多渠道布局。三是融通各类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坚持以阅读为核心,融合咖啡、艺术、文创、展览、体验等业态项目,营造复合多元业态功能的主题化场景。丰富龙江非遗、冰雪文创等受市民青睐的多元文化产品,借助哈尔滨“亚冬会”东风,让冰雪文化、冰雪运动成为推动书店发展的重要契机。
拓展数字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综合性线上平台。一是持续打造综合性电商平台。聚焦内部私域和外部流量,下大力度布局和运营好北国书香网自建平台、微信社群、抖音直播等线上网络矩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图书非图融合的综合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加快推进教育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建立校企合作,开发线上智慧教育平台及配套讲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发北国书香网线上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教师等特定群体远程提供高效、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体验。三是深入探索东北三省一区协同发展新局面。探索推进同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开展北国书香网项目合作,培育和壮大线上发行业务增量。四是常态化抓好抖音直播营销团队建设。加强平台主播培训,提高新媒体矩阵的运营质量,进一步丰富新书宣传、阅读推广、读者交流等多元化直播内容。拓展同实力主播合作开展直播带货,通过名人影响力为新华书店品牌背书,在粉丝效应和品牌营销双重作用下争取品效合一的双赢局面,将直播打造成集团品牌塑造的重要赛道。
创新引领促发展 初心如磐向未来
钱宗华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949年,广西新华书店随广西解放成立。75年来,始终坚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时代新征程牢记使命、笃定前行,开创广西出版物发行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提高广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聚焦主业躬耕“责任田”,实现从经营书店到经营文化的蝶变。创新发行方式和服务理念,在聚焦出版物发行主业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研学实践教育、教育装备、文具连锁经营、业态融合等多元业务协同发展,实现了从单一图书销售向文化综合服务商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截至2023年底,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连续11年入列“广西企业100强”,连续8年入列“广西服务业企业50强”,获“广西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广西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扭住创新发展“牛鼻子”,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打造区域性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自2017年以来筹办5届广西书展,创新打造了具有广西文化特色的“广西读书节”。二是构建业态融合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本土特色文化阵地,积极参与“兴边富民”大会战,立足广西区位优势,在边境地区建成6家国门书店,并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新华书店门店。同时,有效落实文化惠民举措。2019年以来逐步构建形成了党委引导、企业实施、群众参与的文化惠民新模式。三是加速推动新业务新业态崛起。自主研发推广“中小学学生标准化作业本”项目,“中小学学生标准化作业本”通过视力健康安全产品认证,成为少数获得此认证的产品之一,2023年实现销售近亿元,推动新华书店品牌形象不断优化、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把握机遇,积极拓宽文旅赛道。2024年上半年,联合发起并成立“中新协研学教育专业工作委员会”及“全国新华研学协作共同体”,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合力推进“粤桂”新华研学实践教育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出了近40个创新且多元化的课程和线路产品,153人获得研学旅行指导师证,形成了融合“教育+体育+科技+出版文化+旅游”的研学实践教育新格局,充分发挥了综合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
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精心做好“数字+文化”文章。为解决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的问题,构建融合发展核心竞争力,下一步,广西新华书店集团将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机遇,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催生更多新业务、新模式、新动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深入推进“校园智慧共享书屋”项目,解决中小学生阅读选书问题,推进分级阅读适配工作,在学校内设立高品质的共享书屋,向学生提供多元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指导,并运用大数据平台协助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及时掌握学生阅读成果,共同构建完整、科学、可持续发展且具有辨识度的阅读服务体系,提升中小学生阅读质量。
推广普及智慧体育项目。广西新华书店集团以服务学校、服务学生为己任,拟合作开发智慧体育教学系统,将智慧体育引入各地中小学校,引领广西开启智慧化体育时代。项目的推进将为学校解决体测运动身份信息匹配难、人力成本高、缺乏科学统计、成绩复核难、缺乏过程性评价、缺乏个性化指导等一系列问题。
打造研学实践教育新高地。加强研学实践教育业务规划布局,以精品特色课程为核心驱动力,以“教育+体育+科技+出版文化+旅游”课程元素,重点打造研学基(营)地,并激励广西各市新华书店布局本地化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并加大对课程研发、新兴数智产业、技术创新及师资培训的投资力度,积极拓展与学校、教育机构及各行业企业的合作渠道,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方位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大市场知名度,拓宽业务版图。
科技赋能渠道建设。加强发行渠道数智化建设,进一步催生传统发行与数字业务相融合的新型出版物发行业态,筑牢发行主阵地,完成服务党委、政府主流意识的主渠道的使命。一是大力推进智慧书城建设。将门店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升级相结合,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开拓新时代阅读体验和场景,增强读者体验感,探索门店运营新模式。二是深度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打造广西首屈一指的数字化、智能化发行平台——广西数智化发行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拓展广西主渠道发行业务,同时涵盖文创产品、数字化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多种文化产品销售,支持电商、新媒体等线上渠道的运营管理,同时为线下实体门店的数智化运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助力,提升广西在全国的文化影响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文化产品经销体系。
强化综合文化服务 助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
何宝贤
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新华书店是党领导和创办的红色文化企业,流淌着红色基因,是党的宣传文化主渠道主阵地,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宣传思想文化力量。
过去的75载,是新华书店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75载。新华书店自1937年诞生于延安清凉山,始终跟随着党的脚步,见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过去的75载,是新华书店矢志不渝坚守使命的75载。随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新华书店的外观、业态、体制也在发展中不断改变,但新华书店党的宣传文化阵地的性质一直没有变化。新华书店始终致力于服务政治、文化、教育,始终坚守“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承诺,主动扛起政治读物宣传发行的责任担当,自觉肩负全民阅读推广的使命任务,新华书店始终保留着这一抹红色,初心不改历久弥新。
过去的75载,是新华书店改革创新与发展的75载。新华书店从分散经营走向统一,到各省进入集团化管理,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先后历经转企改制、连锁经营、转型升级等一系列变化,已经从单一的图书销售发展为综合性文化服务现代企业,新华书店的品牌在持续擦亮,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广东新华坚持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并进,坚守主业经营,注入科技化、数字化基因,不断拓展多元业态发展,提出了“打造基于数字化技术和成就美好生活的综合文化服务集团”的企业愿景,以及“坚守主业发展,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全民阅读的促进者和品质生活的倡导者”的发展理念。
一是构建完善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在全省基层子公司实行教育服务网格化改革试点工作,以“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网格到校、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对校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到具体人员,力求在今年完成网格化改革全覆盖,建立全面教育服务的共享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二是加大信息技术赋能力度。加大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能,运用信息化工具搭建新的业务模式。今年上线的教育服务综合平台,对各类教育服务业务实行全流程管理,不断优化通读在线平台,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步伐,构建toB、toC等多终端销售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今年,广东新华还完成了新物流基地智能仓储集成的规划并于年内开始建设,力求通过搭建先进的智能物流基地,全面提升整体业务效能,推动各项业务高效运转。
三是主动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社会力量支持。新华书店应该充分发挥渠道和资源优势,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初,广东新华参与的广东省首个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全委托管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正式运营,运营以来得到了群众以及业内的高度认可,为新华书店以社会力量参与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有益尝试。
展望未来,广东新华将以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读者和聚焦时代主题,保持特色、激发活力、开拓创新,助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
一是着力在“创新”上做文章。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把购书阅读、新书发布、名家讲座、知识分享等形式与文化旅游、公共文化服务联动起来、深化融合,着力培育“阅读+”新业态新消费。积极探索“阅读+空间”“阅读+市集”“阅读+艺术”“阅读+科技”“阅读+研学”等新产业,营造“阅读大生态”。
二是在“专业”上做功课。系统化整合碎片式阅读,在图书选品、数字资源、活动策划上回归阅读的整体性、思想性、价值性和引领性,挖掘出版资源中的新品、畅销品、常销品,向阅读对象推送优质读物;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数字阅读的内容生产、阅读形态赋能,提供个性化的数字阅读产品和服务;尝试在南国书香节,打造剧本沉浸式阅读、游戏体验式阅读等“大阅读”活动,以一种时髦的方式,增强人们的阅读兴趣。
三是着力在“覆盖”上下功夫。重点关注儿童分级阅读和新课程阅读。今年南国书香节期间,在东莞打造了分级阅读馆,举办分级阅读相关活动,旨在为儿童提供更加精准更加科学的阅读服务和购书指导。同时,以新课标为导向,为全省中小学构建“一套高质量丛书、一组配套课程资源、一个科学评测体系、一个智能阅读平台、一个专家指导团队”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成立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会,加强阅读推广队伍建设。
四是着力在“宣传”上添动能。进一步布局新媒体平台,构建小红书、抖音、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等热门线上平台传播矩阵,加大达人视频、直播的力度,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营销、独家策划出版爆品等形式,建立多样化分销渠道,推动图书供应链优化升级,在新媒体领域建立完整产业链。
推动“文化+”转型 全面激发品牌创新活力
刘炬培
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1949年,广州市北京路新华书店正式开业,这是广州解放后的首家国营书店,也是华南第一家新华书店。1994年,“神州第一书城”广州购书中心落成开业,这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综合书城,开创了中国大型购书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全新模式。“十三五”以来,广州新华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现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推动门店从做书店到做平台转变,促进实体书店与文商旅融合发展。一是建设多层次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近30个自营门店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化经营品类及业态布局,打造集阅读、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文化体验平台。二是发挥门店终端优势聚合优质资源。整合全民阅读资源,积极寻求跨界合作,链接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扩充实体书店的服务边界。三是全力拓展线上电商平台布局,强化新媒体矩阵推广。通过直播营销、与官方权威媒体联动宣传扩大品牌曝光度,自主开发线上营销小程序平台,借力数字化工具精准触达用户需求,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
推动经营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转变,展现品牌文化服务综合实力。策划服务方面,成功策划粤黔非遗版权创新交流活动等300多个案例,年承办超百个大型活动项目。2024年上半年中标省、市辖各区合计14个馆配项目,累计中标金额超过2000万元。空间建设方面,通过空间软硬件设施改造与配套文化体验活动策划,打造“阅读空间+展览空间+文化活动”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文化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国内外知名设计奖项评比上屡获殊荣。文创开发方面,强化自主文创品牌建设,对接国内外优质文创设计及生产资源,汲取在地文化灵感,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产业。
推动员工从营业员到业务员转变,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通过改革薪酬绩效考核方式,以业绩为导向优化岗位薪酬绩效制度,使员工薪酬完全与实际销售业绩挂钩,鼓励多劳多得,激励员工进一步“走出去”开拓业务,并通过组织各类型培训,引导员工了解社会经济趋势与行业发展先进案例,指引员工思想观念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
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广州新华锚定改革创新总体目标,优化升级商业模式,以科技创新推动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推动实现经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成发行板块业务整合。对人员、管理、技术与服务等实行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推动关键业务核心竞争力提高,高质量落实发行板块提质升级。二是不断加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聚合精品出版和发行网络等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实体书店的“三个转变”工程,打造“书城—书店—书吧—书亭”四级网络布局。三是深化实体门店转型。优化实体书店战略空间格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加速推进数字业务转型。通过“内容+平台+终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数字阅读在中小学阅读服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市场开拓力。五是强化文化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高质量匹配。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大力培育发展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
广州新华以多元业态运营模式创新,推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追求。
一是坚持以“阅读+”理念为引领。依托“广州读书月”“羊城书展”“大湾区出版(版权)论坛”等品牌,开展覆盖全民、主题突出、跨界融合的全民阅读活动,立体化构建“书香羊城”全民阅读品牌矩阵和服务体系。二是持续推进高品质阅读空间建设。推进花城书房拓展,落实农家书屋示范点升级改造,打造“数悦读”项目丰富阅读服务功能,以“阅读活动”和“空间建设”为抓手,完善运营机制及服务,探索高品质阅读空间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模式。三是推动书店“文化+”复合型业态创新。一方面加强新技术融合,提升自身文化价值和服务颗粒度,延伸文化服务功能,建设特色化、品牌化的文化阅读空间,打造高质量“文化综合体”,成为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的专业提供商;另一方面主动适应和精准匹配文化需求端的动态变化,加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围绕客群需求持续优化书店的产品结构,加大原创文化IP产品及服务的自主研发和培育力度,打造富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书店生态圈。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
王延生
大连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87年来,新华书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传播先进思想、为人民提供优秀精神食粮的光荣使命,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连市新华书店充分发挥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以“书”为链接,以“店”为核心,紧紧围绕“书店+”“文化+”,探寻新思路,拓展新业态,打造新优势,通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营方式和服务功能的转型升级,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和文化体验,擦亮“新华书店”金字招牌,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充分发挥图书发行主阵地作用,做好重点出版物发行工作。积极承担国有发行主渠道的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坚决做好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重点主题出版物的征订工作。2023年发行《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主题出版物近百万册,码洋1500万。
二是融合多种业态,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启动新阅读共享体验空间项目建设工作,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休闲体验。2022年,对西岗书店、甘井子书店进行升级,满足市民阅读学习需求。
三是构建点多面广的发行体系,打通服务读者的“最后一公里”。大连新华通过与中石油加油站、连锁药房等企业合作,开设了500多家袖珍式实体书店,其中有近百家覆盖农村地区。此外,完成大连全域新华书店整合工作,形成发展合力。
面对新一轮的零售变革、行业转型升级以及教辅变局,大连市新华书店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巩固传统主业市场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整合资产资源,大力推进融合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数字化产业转型,拥抱互联网变革,初步形成多元化发展路径。
一是牢固树立网络阵地意识,持续推动多元化、多平台、多业态的网上发行业务。从2013年开始,自主研发具备自助购买、借阅功能的“智慧共享书吧”,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配套服务日趋完善。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完成云馆配平台的开发建设工作,进一步满足团体客户线上选书、购书需求。
二是积极拓展线上发行业务,探索流量变现模式。与新华书店总店网络平台深度合作,加快系统对接、平台建设、数据采集、业务拓展,并与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合作,实现线上平台全面发展;开通新华总店网上商城、新官网等销售平台,开启视频号、抖音号直播售书。
三是积极探索多元业务,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在中心门市图书大厦开设北纬39゜创意坊,重点展销复州皮影、大连贝雕、玻璃制品、方言折扇、贝壳记事本等具有大连特色的文创产品;推出“我是小小文化传承者”系列研学活动,开发具有大连特色的研学产品。
此外,大连市新华书店还全方位创新公益活动,打造大连特色公共文化服务载体。
一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远离网游 走进书店 明德修身”大连市中小学生假期道德实践活动创办于2010年7月,至今已成功举办15年、27期,累计吸引近百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
二是做大做强教培板块,打造市民不间断学习课堂。承办文化有约惠民公益文化服务项目,迄今已举办3000多场培训和讲座,惠及市民10余万人次。为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的培训需求,近年来在暑假期间开设“未成年人成长课堂”,包括少儿古琴、儿童书法、儿童声乐、少儿主持等课程。
三是积极推进图书“七进”工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大连赏槐会、大连海创周等重要城市节庆活动期间,以及大连旅游旺季,到重要景区景点举办图书展销活动;走进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驻连高校,推出“你购书,我买单”活动,把选书权交给学生,实现新华书店与校园图书馆的共建与共享。
未来,大连市新华书店将在坚守图书发行主业的基础上,坚持“坚守与转型并举、主业与辅业并进”的发展思路,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健全网点布局,推动书店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主动适应文化传播方式和发行模式的变革,积极探索“书店+”“文化+”,充分发掘新华书店作为城市公共阅读设施的文化禀赋与空间禀赋,不断挖掘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壮大产业版图,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找准着力点 在垂直细分领域精准突破
马 琪
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青岛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新华书店,深植红色基因,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这种坚守已融进新华书店人的血液,贯穿于每个新华书店人的行动中。青岛市新华书店成立于1949年6月6日,与青岛解放同月,与新中国成立同龄。成立75周年来,青岛新华书店通过聚焦市场新需求、消费新场景、生活新方式,持续推进门店转型升级,全域网点围绕“城市书房+城市课堂”,打造体验式阅读空间。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高速增长,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找准新质生产力在新华书店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要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方面进行创新变革。青岛新华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努力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体系结构。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构建合理高效的中盘一体化管理体系,深度赋能业务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品牌营销一体化策略,建设智慧书城会员积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消费互通,在品牌塑造和营销上实现跨平台整合、多渠道传播,一体化管控、服务和执行。持续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各项工作纵横联动、高效协同、智效提升。
智能化时代到来,线上线下融合趋于紧密,直播、短视频愈发火热,这要求实体书店在继续挖潜量、保增量、守稳主阵地的同时,在垂直领域及细分市场实现精准突破。特别是教育服务市场,要找准新供给与新需求动态平衡的契合点,努力提供高品质、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青岛新华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推动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对标新质生产力的各项要求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找准改革着力点和突破口,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两个平台”,推进“三项工程”,尽快实现新华书店业务模式突破,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全力构建城市全民阅读服务体系。青岛新华书店始终将推动全民阅读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发挥好城市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吸引力。一是加强社区文化空间建设,在充分发挥青岛书城、传媒广场等文化地标的引领作用基础上,建设具有鲜明文化特色、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阅读需求的社区文化空间,通过开展红色阅读主题活动、特色培训、课后托管、夜校活动、社区老年大学等业态,提升社区空间运营效率,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米”。二是推进线上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线上产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整合全系统线上服务,实现统一输出形成体系。三是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通过精准化的服务和多样化的活动,引领城市阅读风尚,营造更为浓厚的阅读氛围。
打造“新华书海”线上空间和新华助学平台,成为“城市书房”和“城市课堂”的线上延伸。“新华书海”线上空间主要为读者提供精准化的线上服务。在智慧书城一期基础上,增加人工智能、本地社交等元素,通过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深度分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动、产品服务互动。新华助学平台主要面向教育市场用户,为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教辅、研学及相关学习资料的发行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和信息化手段,减少发行过程中的繁琐流程,提高发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
加速推进卖场优化工程、惠民助读工程、机制创新工程三大工程。卖场优化工程主要推动书店从传统图书零售卖场向综合文化服务空间转型。将图书卖场的转型升级与城市文化需求相结合,大力推进跨业态整合,融入新业态,打造新卖点,提升空间盈利能力。
惠民助读工程主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书店成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门店内长期推出不同主题惠民展区,并为特定群体提供专属折扣,增加阅读积极性。店外加强社区服务与合作,坚持文化服务触达基层,送书到乡镇、到村街,深入开展镇街文化公共服务。
机制创新工程主要是提升运行效率,激发员工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企业架构扁平化,优化决策流程,增强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运营质量。二是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员工搭建平台,引入项目制,建立动态的团队组合,攻坚重点新业态、新项目,以更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需求。三是考核机制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导向,建立公平透明、即时激励的考核机制,让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长远利益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构建全新经营格局、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圈
张 钵
北京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1949年,北京市新华书店首个门市王府井书店成立,被广大读者亲切地称为共和国第一店。75年来,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北京市新华书店等国有书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发展成为首都图书发行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几代读者的精神家园。
“十三五”以来,北京发行集团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阅读服务体系、推进实体书店升级、加速数字化赋能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巩固和强化首都国有图书发行主渠道主阵地,持续助力书香京城建设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推进综合改革工作,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压缩管理层级,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对所属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供应链条进行了优化重组,实现企业“瘦身健体”。同时,全面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行店长负责制,激发一线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承办北京书市等大型全民阅读活动,每年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文化活动近2000场次,吸引500余万读者参与。以新华书店“老品牌”拓展全民阅读“新服务”,推出社区阅读服务车、分级阅读等全新阅读服务项目,为打通社区阅读“最后一公里”、指导青少年阅读、引领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阅读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举办全国古旧书交易年会,定期组织传统文化市集活动,不断繁荣旧书市场。
推进实体书店建设,促进文化生活新方式。按照场景化、体验化、数字化的原则,对北京图书大厦等大型书城进行升级改造,努力打造以阅读为核心的文化综合体,不断满足人们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新华书店中小门店进行主题化、专业化、特色化升级改造,先后打造了东单医药书店、超级玛特动漫主题店等20余家新型特色主题书店。同时,积极推进阅读空间进机关、进商圈、进校园等,助力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业务。建设运营“文化服务平台”“会员营销管理平台”“门店智能零售支撑系统”三大数字化平台项目,全面赋能传统业务体系,促进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目前,集团各类文化资源已全部线上化,初步实现了 实体书店由商品运营向用户运营的转变。
数字经济时代,北京发行集团以阅读服务为核心,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用“解构”和“重构”的方式,重新优化组合企业内部资源和行业资源,用“破圈”和“融合”的理念构建全新的经营格局、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全新产业生态圈,实现由单一图书发行渠道向综合文化服务平台的全面升级,着力构建门店运营、阅读服务、教育服务、古旧书运营及资产运营五大业务板块。一是依托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以读者为中心、多场景协同、全渠道运营的全域营销体系。二是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扩展全民阅读服务项目,将阅读服务融入社会各界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三是搭建线上教育服务平台,拓展教育装备、研学旅游、课后服务(托管)教育服务业务等。
下一步,北京发行集团将全力提升全民阅读工作效能。一是持续强化推荐好书水平,不断拓展和提升北京图书大厦“全国新书首发平台”功能,努力打造全国优秀图书首发第一站。二是优化图书选品体系建设,完善实体书店总编辑制度,培养一批优秀的领读人、荐书人和主理人。三是探索开发AI荐书模型,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推荐图书服务。四是不断提升阅读活动品牌,在继续做好已有阅读活动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构建“2+4”会展经济,即以春秋两季书市为点、四季特色市集为线、各企业流动市集为面的集团会展经济体系。五是大力拓展政企文化服务,加大阅读服务产品的研发力度,根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部队、街道社区等不同机构客户的需求特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阅读服务和文化服务解决方案。
同时,北京发行集团将重点强化实体书店四大功能。一是主题图书的展示宣传平台。实行主题图书全品种供应,征订服务在16+1区全覆盖的基础上,以京津冀区域为主,逐步拓展到全国范围。整合重点主题图书出版社的资源,加大对主题图书的深度解读和宣讲。二是引领阅读的服务平台。全力做好“全国新书首发平台”项目,与合作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开展联合推广,联手实体书店集群,构建阅读推广传播的融媒体宣传矩阵,努力将实体书店打造成全国新书首发第一站和优秀图书面向大众传播的重要平台。三是品质阅读的体验中心。利用数字化、互联网技术手段,通过图书、音频、视频、实物等多媒介融合展示方式,营造场景化、体验式和沉浸式阅读氛围。四是会员运营的服务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构建一体化的会员运营服务体系,实现由商品运营向用户运营的转变,实体书店作为线下渠道的主要支撑平台,更多地承担线下推荐、体验、互动等职能。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